免费手机电视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shoujids.org
文/知礼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曾经电视里播放过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公益广告: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厨房里欢天喜地满怀期待地忙碌着。
她做了各种美味佳肴,等待和孩子们的团聚。
老人忙了很久,一大桌丰盛的饭菜都齐了,老人很满意。
就在这个时候,家里的电话机响起。
儿子打来电话说有应酬回不来;
大女儿打电话来说孩子要上补习班回不去;
小女儿打电话说要加班回不了家,让妈妈别等了。
老人刚要关心一两句,孩子匆忙挂断电话。她悄悄地咽下了到嘴边话。
老人慢慢地放下听筒,轻轻地坐在饭桌前,面对一大桌子的饭菜,老人没有动筷,她想没准哪个孩子忙完就回来,再等等,再等等。
于是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知道过去多久,老人歪着头睡着了,电视机里的节目都播放完,只剩下满屏幕的雪花。
不远处,一大桌子的饭菜还在,老人没有等到孩子们回来……
多年以后,再次想起这个广告,内心还会涌上说不出的难受。
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很理解自己的孩子。
他们对我们无欲无求,但是他们心中渴望我们的陪伴。
哪怕只是陪他们吃顿饭,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
多去陪陪父母吧,一切都能等,唯有对父母的爱和陪伴不能等。
毕淑敏说:
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去,我们只剩归途。
贾玲在一次接受采访中分享,她在读大学时,妈妈因为意外去世。
妈妈的突然离世,让她受到很大打击,很多年一直走不出失去至亲的阴霾。
贾玲表示,如果自己现在还在吃苦,那就还好,因为妈妈不会跟着自己一起吃苦,但是现在生活过得好了,就会有特别大的遗憾感。
她很多次都在想,假如妈妈还健在,我要给她买大房子,买带暖气的那种大房子,要让她住到流鼻血。
这成了贾玲一生都无法实现的愿望。
她曾经在小品中缅怀母亲,以穿越时空的方式,回到1986年,妈妈还年轻的时候。
爸爸给妈妈买来雪糕,刚到家就化了,爸爸问妈妈,家里什么时候买一台冰箱啊?妈妈说等有钱了就买。
这时画外音响起:“妈,我给你买了个冰箱,双开门的。”
舞台上贾玲满脸泪水,悲痛到不能自已,现场很多观众都流下感动的泪水。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个人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痛。
即便拥有了再多财富,再大名气,就是无法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
因为你无法和最爱的那个人,分享你的喜悦,分享你的成功。
去年清明节一条视频上了热搜,让无数人破防:
安徽一名男子回家扫墓,看见父亲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站在大门口,迎接儿子儿媳的归来,却再也看不见母亲的身影。
他忍不住趴在汽车方向盘上号啕大哭。
母亲在一年前去世,家里只剩下老父亲一人,男子和妻子又常年在外工作。
这条视频看哭了无数人。
也许在外忙碌奔波,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都没能让这个男人掉过一滴泪。
但在失去母亲后,看到形单影只的父亲,满脸沧桑地站在门口,期待自己回来的眼神,男人彻底崩溃了。
后来,夫妻俩将父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方便陪伴和照顾父亲。
还有一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每年回家看望父母,离开时,母亲腿脚不好,不能出门送他们,都是父亲出来送。
每一次,父亲都要跟着女儿的车走出好远,无论怎么劝,他总是执拗地跟着车往前走。
从后视镜中看着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看不到,她每一次都忍不住泪眼模糊。
龙应台在《目送》写道: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多希望:时间啊,你可以慢些,再慢些,让我们多在父母身边撒撒娇,多在父母身边绕一绕。
曾经看过这样的故事。
女儿为了让母亲与自己和亲朋好友联系更方便,在母亲生日那天送给她一台智能手机。
但母亲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总是学不会,女儿却非常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教。
后来,女儿干脆将各种功能和使用方法画成图画,配上文字,让母亲看图学操作。
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母亲,第一件事便是给亲戚们发信息,告诉他们女儿给她买了智能手机,教会她如何使用。
言语间充满兴奋,充满自豪,也令人泪目。
我们总会长大,父母终将老去。
当他们越走越慢,渐渐落在背后,请给他们一些耐心。
请你紧紧牵住他们的手,就像当年他们牵住你一样。
请你逗他们开心,就像当年他们逗你开心一样。
请你陪伴他们,就像当年他们陪伴你一样。
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老去。
这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不要让陪伴父母变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
不要让父母等待得太久;
不要让父母望眼欲穿,尽管失望落寞仍然不愿离开大门口。
放下手里的事情,去陪陪爸妈。
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唠叨唠叨。
这世上最暖心的路就是回家的路,最似箭的心情就是回家的心情。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因为父母在,我们回家时才像小鸟归巢一般欢呼雀跃。
愿你,多给父母一些陪伴,让父母多一些安心,多享受一些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