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微商集团倒闭?冠名春晚,明星宣传,有近10万宝妈被坑

文:半眠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迎来了高速发展。电商平台的涌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像淘宝、京东等平台已经成为大多数网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逐渐从“蓝海”转变为“红海”。那么,当下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如何?

3月1日,相关机构披露了2021年零售电商平台市场份额情况,淘宝以51%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一,京东排在第二,市场占比为20%,拼多多紧随其后,市场占有率达15%。接下来是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其市场占比分别为5%和4%,而剩下不到5%的市场则被苏宁易购、唯品会等平台瓜分。

从以上市场排名可以看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格局。淘宝、京东、拼多多排名前三,与其他平台拉开了不小的差距。淘宝更是一家独大,想要在短时间内超越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们购物方式的变化。过去,人们想要购买商品,只能从实体店中选择,既费时又费力,但现在不同了。网上的商品与实体店的商品不相上下,甚至供人们选择的可能性更多。

除了这些电商平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商这一新业务也在蓬勃发展。许多人利用微信这个庞大的用户群,通过聊天来销售他们的产品。翻翻他们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他们朋友圈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就是卖产品。

甚至有的人会通过晒自己的收入来增加客户,通过聊天就可以赚钱。这种方式无疑让不少人兴奋不已,加入这个行列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微信真的能赚钱吗?真的会有人会购买他们的产品吗?

几年前,很多人打着“代理”的幌子骗了很多人,而这个骗局的主要目标就是全职宝妈。因为这些人更渴望实现“经济独立”,所以更容易上当受骗。但是,所谓的“代理”,其实就是线下开发,模式和传销没有区别。现在很多小微企业都在采用这种模式,这使得许多想动动手就能赚钱的全职妈妈纷纷入局。

而近两年,最大的骗局便是摩能国际事件了。摩能国际在整个微商圈中都享有盛誉,在两年内实现销售额100亿元,代理商遍布全国,人数高达10万人。此外,摩能国际还经常邀请一线明星为其站台宣传,鼎盛时期还冠名了四川卫视的春晚。

说到摩能国际,不得不说其背后的领军人物蒋德才。十多年前,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主要通过电视获取信息。蒋德才的业务主要针对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在电视台投放广告,增加销量。而这种方式确实给蒋德才带来了一大批顾客,所以他也因此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电视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蒋德才也敏锐地嗅到了这样的商机,开始进军智能手机行业。当时,也是中国手机从半智能手机升级为智能手机的时期。就这样,由蒋德才创办的尼采手机面世。

据悉,尼采的手机主要是模仿iPhone手机的外观来制作的。虽然是赝品,但通过蒋德才的一系列营销手段,理财手机价格便宜、质量优良的品牌形象逐渐被众人所认识到。通过这样的宣传,尼采的手机也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品牌。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尼采手机发展的巅峰时期,有6000多家直营店,年营业额超过60亿元。且当时当红的“草根明星”王宝强也受邀为这款手机代言。虽然当时尼采的手机很多,但是因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不是很好,所以买的人也越来越少。

在手机行业几经波折后,蒋德才就把消费目光放在了微信这样一个社交平台上,并打造出了专门销售女性健康用品的摩能国际。在那个时候,其实很多个体微商都是通过微信销售产品的,但与摩能国际相比,他们背后没有资本的支持。

而蒋德才通过前期积累的财富,很快让摩能国际在众多微商中脱颖而出,成为微商用户所仰望的对象。在发展的巅峰时期,摩能国际甚至一度成为地方卫视举办春晚的合作伙伴。不过,摩能国际虽然表面光鲜亮丽,但其背后的经营策略也饱受诟病,那就是“传销”。

不得不说,蒋德才的商业模式确实和传销很像。因为想要加盟销售摩能国际的产品,就需要支付大笔加盟费,而相关人员会以利益引诱人们疯狂囤积,并让他们在各个层面继续线下发展,实现代理商“裂变”。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7月15日,人民日报点名涉嫌传销企业名单,摩能国际也在名单中,不少代理商开始醒悟,而此时,摩能国际的大厦已经在倾倒的边缘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导致摩能国际暴雷的却是另一个平台——闺蜜Mall。

该公司主要销售美容产品和保健产品。其实主要的销售方式和微商的差别不大。而且,代理的客户基本都是女性。他们用女性独立的口号来吸引女性加入,再加上很多人对这些产品知之甚少,基本上都是“囫囵吞枣”的类型。

到这,想必大家就明白了吧。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个拉人头的骗局了,但很多宝妈却都被骗了。这些人没有工作收入,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长期照顾孩子,与社会基本是一个脱节的状态,因此,很容易就成为了摩能国际的客户。

此外,虽然闺蜜mall暴雷了,但摩能国际旗下仍然有一个卡瘦依旧存在,模式也与以前类似。其依然活跃在家庭主妇的朋友圈,等待更多人“上钩”。希望大家擦亮眼睛,避免再次被骗。

“微商”行业鱼龙混杂。本来,刚出现的时候,消费者也是抱着“期待”的心态,而后一些从业人员为了谋利进行虚假宣传,大量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所以,人们对微商的印象也就越来越差,或许“微商”需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了。对此,你怎么看?


重庆刑事辩护律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