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深夜,张文宏发声了。
一如既往,刷屏了。
但是这次他讲的话却不太一样,甚至开头就是「新冠没有那么吓人」,这种论调是有某种含义吗?
老徐我看了下他的最新研判,总结起来有两个重点。
1,我国未来的防疫措施会改变,特别是要增加核酸检测的医护力量。
2,躺平不可能,但生活也必须正常化了。
与以往坚定支持维持现有防疫政策不同,张文宏提及了生活正常化。
这样逆流而上的观点,确实有些让人意外。
在详细了解了一圈后,老徐我认为可能与最近上海的疫情情况有关。
现在的上海,已经完全笼罩在了奥密克戎的阴霾之下。
根据最新的数据,昨天上海新增4例确诊病例和919例无症状病例,累计密接人数达到2.7万人。
与深圳基本遏制疫情相比,上海目前有种检测跟不上感染速度的情况。
具体我们可以看下数据的对比。
而这还只是数据,更为严峻的是现实问题。
上海目前的情况有多复杂?
到今天为止上海全市的封控区域达到了464个场所。
如果你想出门,看到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有种走到哪都是雷区的既视感。
随之而来就是上海人民生活的一些影响,比如,买菜难。
现在的上海,线下超市经常被抢空;上网买菜,也拼不过别人的手速。
每天早上起来上网抢菜,已经成了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市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管理出现了些混乱。
这些情况突然发生在了被称为防疫标杆的上海,确实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再加上爆发原因是隐匿传播,不封城,不全员核酸,上海目前还有多少潜在病例,没有人知道。
矛盾的是,不继续多点封控,感染者无法被找到,继续多点封控下去,人们的生活又如何保证?
这也让张文宏意识到,以往精准防疫的上海模式,可能行不通了。
是上海之前错了吗?
我不认为,这里我想到的是因为病毒变异,之前模式效益已经下降,上海现在可能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的模式。
这不是上海错了,而是这本来就是抗疫的流程。
老徐特别烦有些人看到上海这样就开始喷,要是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病毒现在还能蹦跶?
并且,不止上海在改,国家也在改进。
最新的《新冠诊疗方案》一下修改了五个点,其中有四个点十分重要,包括轻症不再入院治疗,而是集中隔离,这个是避免医疗挤兑。
核酸检测中增加抗原检测,用来筛查隐蔽性更强的奥密克戎。
感染者出院标准从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改为连续新冠基因核酸检测,这是确保病例的毒株被清除干净。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患者出院后不再实行14天隔离,改为7天居家健康监测。
一方面将医疗资源更多用于重症患者,一方面让感染者隔离时间缩短,都是尽力不去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很多人看到连国家都改,就开始骂说为什么早不改,这些人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学过政治。
还记得我们党最大的理论优势是什么吗?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所以此刻会看到我们依旧坚持动态清零,却又不断修改措施,比如会将全员核酸检测修改为区域核酸检测。
再比如,放开个人核酸自测。
说白了,国家一直在恪守我们的理论基础,这才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一有风吹草动就想着是不是之前做错,或者想着要全面放开,说实话这样简单逻辑思考,挺幼稚的。
尤其是今天张文宏发声后,有人又要喊既然都影响生活了,那就躺平呀,搞那么麻烦干嘛。
随即,感冒论又被搬出来。
其实现在还纠结要不要躺平,已经是小孩子思维了。
比如以上海来说,这个月以来上海总共有近六千例确诊病例,结果这座国际大都市居然也出现了医疗资源有些紧张的情况。
这让老徐想到一点,如果这情况发生在小地方,会如何?
很多人会说,农村也有医院,收个6000人不是问题,再不济,轻症直接要求居家隔离就好。
听起来,没错。
但这些人明显没有去过农村。
那边以老年人小孩子居多,是致死率高的一批人,并且,几个轻症老人确诊了往医院门口一躺。
你治不治?
几十个老人小孩往那一躺,你收不收?
你想说服他们说没事的,但只要有一个出事了,连锁效应起来,谁信你?谁不跑医院?
这些就是农村医疗挤兑后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再者,大家此刻挺怕后遗症的。
别以为现在奥密克戎毒株毒性下降感染了也没事。
牛津大学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新冠后遗症的存在,真不是谣言。
他们发现人在感染新冠后,脑部有几率发生三个明显的变化。
一个是大脑整体萎缩,脑容量变小,第二是嗅觉,记忆相关区域灰质变少,第三个是执行复杂的脑力任务会变得很困难。
当然,这个并不是说一定,老徐在寻找资料也发现这个发现目前研究还不够深入。
但是,要是深入后确认呢?
你愿意吗?
在国外,新冠后遗症的报道比比皆是。
比如有新冠患者确诊后失去味觉,直播吃柠檬,洋葱等均没有反应。
还有患者康复后嗅觉失灵,吃啥,闻啥,都是一股垃圾和腐败的味道..
更有美国连锁餐厅德克萨斯客栈的CEO,因为无法忍受新冠的耳鸣后遗症自杀。
我向来不喜欢用极端案例来定性,但是我更相信科学上说的任何案例都是真实个体。
此刻再说躺平,毫无意义。
在老徐看来,面对疫情肆虐的情况,张文宏深夜发文更是想以上海为典型给其他城市也提了个醒。
那就是如何兼顾疫情,又不要过度影响生活,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去把动态清零的目标完成,让群众既不影响生命,也不影响生活。
这一切很难,但并不是无解,至少我在张文宏的论调中已经看到了所展示出来的信心。
接下来,上海如何给全国其他城市打个样,可能会成为被关注的重点。
是不是黎明前的黑暗,也快揭晓了。
很多人说想加我微信,就放出下
添加备注下城市。
天舞小说网 http://anglis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