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24日开始,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局势急剧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继宣布了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更是切断了几家俄罗斯主要银行与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连接。俄乌战争的影响范围之广,几乎波及了全世界的各行各业。
俄罗斯这次遭受的经济制裁程度之大、范围之广简直可以用前无古人来形容了,那么,这么大范围的企业暂停在俄业务是何原因呢?对于我国来说又有哪些启示呢?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仔细聊一聊,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俄罗斯遭受的制裁清单如此之长
一、俄罗斯遭受的经济制裁为何会如此之广?
自2月21日普京宣布承认乌东的两个地区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后,美国及欧盟即开启了对俄罗斯的全面经济制裁。首先是断绝与俄罗斯的金融及贸易往来,以及冻结俄罗斯的海外资产等。接着作为美国的铁杆粉丝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与美国利益深深绑定的科技企业(苹果、谷歌、微软等等)也纷纷表示跟随。
这些对俄制裁的消息一经发布,金融市场当中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开来,要知道资本都是极度厌恶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每个角落的热钱只会想尽一切办法加速往安全的地方逃离。而这种迹象首先就在最敏感的股票和外汇表现了出来,在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处于风暴眼中的俄罗斯股市一度大跌50%,卢布对美元暴跌近50%,创出了历史新低。原来1美元大致可以兑换70卢布,现在呢?可以兑换120卢布,也就是现在如果能将美元带进俄罗斯,买啥东西都是五折,反过来如果拿卢布到俄罗斯以外的地方买东西的话要多花一倍的钱。
俄罗斯汇率暴跌
卢布汇率大跌直接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俄的欧美企业纷纷宣布暂停在俄业务,在这些企业看来更多的原因其实是为了止损。毕竟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赚钱,在俄罗斯赚来的卢布相当于原来的一半,甚至有可能变成一堆废纸,这事搁在谁身上也受不了,暂停业务撤资也就理所当然了。
卢布大跌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俄罗斯所有需要进口的东西价格都要翻倍,恶性通胀也就在所难免了。俄罗斯的老百姓一时间也涌入了银行,赶紧把手里的卢布换成美元或者欧元,一时间奢侈品也成了俄罗斯人争先恐后购买的保值对象。
俄罗斯民众排队取钱
所以说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想要打垮一个国家并不一定需要直接出兵打你,使用金融武器一样可以对一个国家产生重创。普京在对乌发动军事行动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增加外汇储备,当时俄罗斯的黄金和外汇持有量一度已达到了6432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现在看来这个储备量还是不太够。
说到这里你也就能理解为何我国一直想方设法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近些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一直在增加,并稳定保持在3万2千亿以上。可以说外汇储备越多越有助于国际贸易、吸引外资、降低融资成本。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二、俄罗斯人的海外资产被收割
俄罗斯不仅国内产生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其海外的诸多资产也惨遭洗劫。
在被欧盟列入制裁名单两天后,俄罗斯亿万富豪乌斯马诺夫的一艘价值近6亿美元的超豪华游艇被德国汉堡当局没收。英国也将乌斯马诺夫和舒瓦洛夫在英国的总价值190亿美元的资产被制裁。法国那边还查封了属于俄罗斯石油公司老板伊戈尔·谢钦的一艘游艇。意大利则没收在意大利境内价值1.4亿欧元(约合1.52亿美元)的俄罗斯富豪财产。
阿布和他的切尔西足球俱乐部
而切尔西老板俄罗斯富豪阿布拉莫维奇,尽管早已取得了葡萄牙护照,后来又加入了以色列国籍,但他的各种海外资产如豪宅、飞机、游艇,以及切尔西足球俱乐部都有可能被“没收”。
这么明目张胆地抢夺俄罗斯人的私人财产,让全世界的富人们都感到恐慌。西方的那种“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观瞬间就崩塌了。过去在欧美国家的宣传之下,大家都认为把财产放在欧美国家是最安全的,结果俄乌冲突一爆发,连永远保持中立的瑞士银行也把俄罗斯的资产给冻结了。
这个消息一出,好多人担心中美哪天发生类似冲突,海外华人财产也会被没收。所以现在国内的好些富豪也准备把他们之前好不容易运出去的海外资产和美元信托再想办法运回国内,亚洲首富李嘉诚近期也在急售其持有的位于伦敦黄金地段的大楼,不仅如此,其早前收购的英国配电公司UKPowerNetworks、电信运营商ThreeUK也在出售之列。
李嘉诚和他的英国资产
总结来说,和平时期欧美国家可以和你讲人权、讲规则、讲私有财产,大家可以相安无事。可到了残酷的生存和利益博弈时,就没有那么多规矩好讲了,可以说和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没什么区别。
三、为什么要有危机意识与底线思维
美国对俄罗斯迄今已经实施六轮制裁。
第一轮主要针对普京总统圈子里的核心成员,此次制裁主要集中于对个人资产的金融制裁,其目的是为了给俄罗斯和普京一个警告。
第二轮和第三轮主要针对俄政府和党政要员,受制裁者在美资产被冻结,美国人或在美国境内的人或者机构不得与受制裁者交易。
第四轮制裁进入制裁的实质性阶段,除资产冻结外,相关资金融资交易被禁止,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公司都被纳入制裁对象,限制被列为制裁目标的企业进入美国债务市场。
第五轮制裁被称为“最严厉”制裁,将俄罗斯国有银行和开发银行作为主要打击目标,同时增加了武器禁运和禁止技术转让。
第六轮制裁,主要是对现有制裁措施进行补充。补充制裁的焦点依旧瞄准在俄罗斯的能源、金融和国防领域。
在本次俄乌冲突之前,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国家会遭受到如此之多的经济制裁与孤立。
虽然俄罗斯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也开启了商品替代之路。比如之前很多不能直接进口的国外商品,采用拆分成零件再进入俄罗斯国内进行组装,而从技术上讲其实还是国外的。虽然说现在俄罗斯在粮食和能源领域实现了自给自足,也发展了自己的支付系统Mir(意为“和平”和“世界”),以减少对现有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的依赖,可俄罗斯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轻工、电机等领域的进口量依旧居高不下。由于这些制裁给俄罗斯民众们带来诸多不便,而高科技制裁带来的不良影响却更加深远。
俄罗斯岌岌可危的制造业
近些年我国未雨绸缪搞好粮食安全,阻止滴滴赴海外上市,让在美股上市的优质企业回到港股上市其实就是提前做好最坏准备。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四、结束语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要比俄罗斯幸运,因为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而我国不仅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还有世界第一的人口,进而造就了庞大的市场优势,这就给本土的新兴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可以说没有双十一的几亿人同时在线,就不会造就阿里超强的云算力。没有中国南北近60度的温差,也不会造就耐寒的高铁动车组。没有在中国山沟里铺设通讯网络的经验,也就不会造就华为成功出海的超强技术储备。正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造就了中国企业精益求精的顽强品质。哪个企业要是拿不出过硬的产品,你根本没法在这个市场中生存。
国家要发展,就不仅仅只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我们不仅仅要做产品上的替代,更要死磕技术搞技术创新做规则和标准上的替代。众所周知,当一个企业掌握了核心科技、建立了技术壁垒,成长为行业的“巨人”,那么技术限制也就不攻自破了。那么上升到国家层面,全世界都从你这买东西,别人家根本没有或者根本就造不出来,那么什么经济制裁之类的也就制无所制了。
外国人常说,中国这个也要做,那个也要做,别人做产业链一环都活得好好的,怎么就你天天什么都想跟人争第一。而当今俄乌冲突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本文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