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陈毅向毛主席汇报陶勇情况后,主席大发雷霆:他们这是在胡闹

玻璃钢管道价格

一代名将陶勇

共和国的开国中将,也是新中国海军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在莽莽祁连和敌人浴血奋战,也曾经面对英国海军紫石英号的挑衅下令还击,因为此事还得到过毛主席的亲自接见。1950年11月,他一同与宋时轮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津湖战役。1955年9月,他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然而,这位开国中将却在1967年1月21日正值他54岁生日之时,离奇地在一口水井内离开了人世,关于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54年之后依然没有定论。

这位开国中将就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陶勇海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陶勇将军传奇的一生。

出身贫苦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

陶勇1913年1月21日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今六安市叶集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原名叫张道庸,参加革命之后在陈毅的建议下,改名为陶勇。陶勇和我军的许多将领一样,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陶勇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由于家中为陶勇父亲治病变卖了所有家产后还欠了不少钱,只有7岁的陶勇无奈之下在父亲去世之后为地主放牛还债。稍大一些之后,他来到煤窑里,成为了一名窑工,每天在资本家和矿主的剥削之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1929年2月,16岁的工农赤卫队队员陶勇,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四月,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和几位战友一起背井离乡,来到了大别山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两年之后,18岁的陶勇正式转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也成为了鄂豫皖保卫局保卫队队长,负责鄂豫皖边区的安全保卫工作。

土地革命时期,陶勇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连长、营长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红四方面军的西征入川作战等战役。

在西征的路上,陶勇指挥红四军第十师28团2营被多出自己数倍的兵力包围,作为营长的陶勇毫无畏惧,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经过一场鏖战,陶勇率领部队硬是从乱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顺利突围。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在中革军委的指示下开始了外线作战,红二十八团团长陶勇在三月率领全团强渡嘉陵江开启了漫漫长征。

当红二十八团所在的红四军行进至北川河谷之中时,遭到了国民党部队90个团14万人的围追堵截,在红四军艰苦卓绝地战斗中,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一次战斗中,红二十八团团长陶勇身先士卒,率领全团在北川伏泉山顶住了国民党部队六个团多次的进攻,给予敌人以重创。

1936年春,陶勇被任命为红九军教导师师长,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顺利会师后,陶勇跟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成为了西路军的一员。

西路军,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伤亡最大的一支部队,2万余人在没有根据地,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没有援军的不利局面下,英勇无畏地与国民党马家军进行奋战,西路军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歼灭敌人2.5万余人,但是依然遭到了失利。

陶勇所在的红九军教导师在历次战斗中伤亡惨重,不得不被压缩编制,与红27师合并,陶勇担任副师长兼八十一团的团长。

1937年年初,西路军率领不到3000人凭借祁连山继续与敌人周旋,陶勇所在的八十一团经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只剩下三十多人,陶勇率领着这30多人依旧与敌人奋战,最后在叛徒的出卖下不幸被俘。

陶勇被俘之后,国民党将他先后关押在多个监狱,在监狱中陶勇面对敌人的花言巧语和严刑拷打,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来武装自己,丝毫没有动摇。

一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在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积极斡旋下,国共正式达成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的相关协议,陶勇等一大批被俘的共产党人被释放。

陶勇释放当天,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前往甘肃凉州第二监狱迎接,并且把他带到了延安抗大进行学习。

委派苏中单刀赴会扬名大江南北

1938年,经过抗大的学习之后,陶勇被派遣到安徽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的副参谋长,然后担任了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长。在他担任团长期间,曾经在一次执行对敌人据点进行攻克作战任务中,采用了引蛇出洞的打法,陶勇将部队隐蔽在据点周围的麦田中,等到日军迫近之后,率先抡起大刀杀入地阵之中,面对敌指挥官手起刀落,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当场倒在了陶勇的刀下。

剩下的日军随即慌了阵脚,如惊弓之鸟四散而逃,埋伏在草丛中的新四军指战员们立刻包围了这一小股敌人,霎时间枪声,呐喊声汇聚在一起,没过多久这一小股敌人就被全部歼灭。

1939年10月陶勇和卢胜率领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成立了新四军苏皖支队,陶勇担任支队司令员,次年七月又担任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

1940年10月4日,国民党鲁苏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纠集一万五千多兵力,蓄意制造摩擦,兵分三路向我黄桥根据地进犯,企图消灭新四军主力。

新四军苏北第三纵队负责守卫黄桥的重要任务,司令员陶勇在面对国民党韩德勤部的进犯,再次争先士卒高举马刀,率先冲入阵中。第三纵队将士在陶勇的感召下纷纷冲入敌阵进行血战。敌人在我军如潮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以我军的完胜结束了黄桥战役。

韩德勤部兵败之后,蒋介石为了报复我军,在江苏扬州宝应的曹甸镇发动了曹甸战役,陶勇在陈毅的安排下前往曹甸作战,韩德勤见陶勇部主力尽出,觉得三纵司令部兵力空虚,决定派遣他手下的詹长佑率领保安第一旅前往偷袭。

当陶勇得知这一计划后,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他独自一人骑着从日军缴获来的摩托车,径直冲进了詹长佑的指挥部,对他说:“詹旅长,听说贵部要偷袭我三纵的司令部,我作为三纵的司令员,不劳您动手,我自己送上门了!”

本来对国民党蓄意制造摩擦一事保持中立的詹长佑,听到陶勇独自前来,单刀赴会表示十分佩服,走出门外连声说:“陶司令,英雄气概,临危不惧,我詹长佑佩服陶司令的勇气”

后来,陶勇和詹长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分析利害,最后劝说詹长佑放弃了进攻计划,我军避免了更加危险的局面。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当局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顾祝同部在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的9000余人设伏准备歼灭,后经七天七夜的血战,终于因寡不敌众,9000余人只剩下3000人成功突围,军长叶挺被俘,副师长项英被害。

1941年1月20日毛主席在延安宣布重建新四军。新四军重建后,陶勇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奉命前往苏中开辟新的根据地。当部队来到启东县(江苏省启东市)的时候,遇到了启东县日伪大队长徐宝富的顽强抵抗。

徐宝富认为自己有着日本人在背后撑腰,又有日本人给他的装备和自己修筑的工事,认为新四军肯定会败在自己手里。没想到徐宝富的小算盘没有打多久就被陶勇的一轮炮击浇灭了他嚣张的气焰,随后又送去一封他亲笔写的劝降书。

当徐宝富接到劝降书后,仍然不愿意选择站到人民一边,竟然说:“让你们陶旅长亲自前来谈判,我们再做考虑!”

陶勇知晓徐宝富的条件后,决定再来一次单刀赴会,但是这一次遭到了部队干部的劝阻,认为他和詹长佑不一样,怕陶勇遇到危险,所以不愿意让他去,可是陶勇毅然决然的说:“我也知道我去那边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的危险,但是为了争取敌人放下武器,减少战士们的伤亡,我愿意去冒险!”

说完之后,他把佩枪卸掉,空手走出阵地,站在敌人的碉堡下高呼:“我就是你们要见的陶勇!”

敌人哪见过这样的场面,他们深深地被陶勇的胆气所折服,伪军大队长徐宝富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立马命令道:“把吊桥放下来,我们认输!”

然后徐宝富率领伪军走下碉堡,将指挥刀双手奉上:“我徐宝富久闻陶勇司令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我今日率部投降,以后绝对不会再做伪军,替日本人卖命了!”

千钧一发开炮还击打出国威军威

1942年,新四军苏中根据地组建了我党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新四军海防团,经过组织的深思熟虑,决定由苏中军区第三旅旅长陶勇兼任海防团的团长,这支部队纵横于苏中地区的江河湖海之上,凭借机动性强的特点给予了敌人以重创,这支部队也成为了新中国海军的前身之一。

1947年2月,陶勇担任华野四纵司令员,在此期间,他率部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并且参与到了平汉路、陇海路等战役当中。

1949年1月,陶勇部的一个团占领了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长官杜聿明的驻地陈官庄(今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乡),在战俘中认出了杜聿明且成功俘虏。

淮海战役结束后,陶勇又率领23军参加了渡江战役。

在渡江战役中,正是陶勇的毅然决战,为中国打出了东方大国的自信和对帝国主义的明确态度。

1949年4月20日,由于国民党当局迟迟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指战员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正式打响,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从江苏江阴一直到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正式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然而就在渡江战役发动之前,英军“紫石英号”护卫舰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相关公告置若罔闻,依旧在长江镇江段的江面上巡游,为了与英国军舰联系,我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采用了多种方式与其联络,均不予回应。

二十三军军长陶勇将此结果汇报给中央军委,军委回复“不打第一炮!”

可是渡江作战的时间步步临近,他们的举动进一步威胁我军的渡江计划,23师的师长张云龙打电话请示陶勇:“要不让榴弹炮团开一炮,把他们吓走?”

陶勇想了想,说:“云龙,我们还是谨慎一些为好,毕竟是涉外事件,等我请示粟裕司令员之后,再做决定。”

可是张云龙电话还没有落下,“紫石英号”就调转炮口向我人民解放军阵地开炮,202团团长邓若波当场牺牲,除此之外还有四十多人有伤亡,一听到部队有伤亡,陶勇大怒,根本顾不得请示上级,直接命令前沿阵地的炮兵部队:“立即还击,如果出了问题,我自己承担一些后果!”

一阵炮声过后,“紫石英号”被击伤,被迫搁浅在镇江的江面上,前来支援的英国军舰也主动撤走。

当这个消息传到了毛主席耳边之后,他深感担忧,他立即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叫了过来说:“恩来,关注一下英国人怎么说,一有情况就立即向我报告。”

然后点燃一支香烟,在指挥部里踱着步子,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停下了脚步看着陈毅欲言又止,然后继续走动了起来,最后毛主席在陈毅面前停了下来,突然把手中的烟头按在烟灰缸里,笑着说:“陈老总,依我看,这个陶勇既然怎么喜欢打军舰,那以后就让他去海军工作吧。”

4月30日,毛主席起草了电文,严厉的谴责了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同时,充分肯定了陶勇率领23军自卫还击的正义行为。

千里转战抗美援朝铸就钢铁之师

1950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由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率领的三野第九兵团调往山东进行整训,同时作为东北边防军的预备部队随时承担入朝作战任务。兵团指挥员接到命令后迅速进行整编,将部队在第一时间内扩充至四个师十五万人的满员状态,开赴山东进行整训。

1950年11月,因为战事紧急,在没有足够的御寒服装和粮食的情况下,匆忙入朝,当第九兵团来到预定作战区域盖马高原长津湖地区后,面对当地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第九兵团指战员在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和副司令员陶勇的率领下,身着单衣,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还有疲劳在覆盖着白雪的崇山峻岭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达到了预定位置。

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情况下,我志愿军以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亡4000多人的惨重代价,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和美军第三、第七步兵师以及“联合国军”的其他部队击溃,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占领朝鲜的美梦,彻底扭转了战场态势,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来的第二次战役的最终胜利。

领导海军一代伟人勉励亲切题词

1952年的秋天,陶勇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凯旋归国,而身为第九兵团副司令员陶勇也有了新的任命,当年毛主席的一句戏言如今成真,陶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

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来到南京对华东军区进行视察,也就是在这一次视察中,陶勇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二人一见面,毛主席紧紧握着陶勇的手说:“你就是陶勇同志吧,久仰大名啊!你的仗打的很不错啊。”然后毛主席和陶勇叮嘱道:“你刚刚到海军,对海军的那一套不熟悉,这没有什么,我也没有学习过军事呀,还是用我们的老办法,那就是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内行的!”

毛主席的勉励极大地鼓舞了陶勇,然后在陶勇的陪伴下,毛主席检阅了华东军区海军部队,并且在南昌舰上毛泽东看着陶勇说:“陶勇同志,我从‘紫石英号’事件那个时候起,我就想让你到海军工作,现在看来是很适合的。”

最后在陶勇的邀请下,毛主席挥毫为新生的中国海军题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

1955年9月,陶勇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华东海军期间,陶勇参与指挥了收复大陈岛和一江山岛战役,还多次化解了华东地区的多次海上危机,保卫了我国的万里海疆。

一代名将离奇身亡主席勃然大怒

1967年1月21日下午2点30分,陶勇中将被人发现在上海华东军区海军招待所后院里一口浅浅的水井中溺亡,至今死因成谜,后来被认定为“自杀身亡”

当陶勇的老上级陈毅知道此事后,义愤填膺的说:“陶勇的死有很大的问题,总要有一天我要向毛主席反映,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1967年1月底,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在京的部队的高级领导时,陈毅找到毛主席说:“主席,您知道陶勇的情况吗?”

毛主席警觉地问道:“陶勇怎么了?”

陈毅一脸遗憾的说:“他最近情况很不好,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毛主席把手里的铅笔重重的拍在了茶几上,激动地说“他们这是在胡闹!,陈老总,你马上给上海打电话,就说毛泽东是陶勇的总后台,我倒要看看哪个敢打倒他!”

毛主席说完之后,陈毅哽咽地说道:“主席,晚了……”

毛主席愕然,轻轻地说了一句:“好了陈老总,我知道了,你不要说了……”然后转过身,心事重重地向周围的老帅和老将们环顾一周,说:“你们不要汇报了,要说什么,我已经知道了!”

平反昭雪一代战将至今死因成谜

1977年夏天,中央军委决定,为陶勇平反昭雪,7月18日,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安排,陶勇同志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但是陶勇将军的死因一直是一个谜团,粟裕大将在晚年提到陶勇的时候说:“我的一生只有一件憾事,就是没有能在有生之年,把陶勇被害的事情查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