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 3.111 …… 0.5656 ……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 ……,0.03333 ……
分数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例如: 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含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上好一堂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熟悉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和乐学三个维度,因此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与因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第2、3、4单元知识点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
顶点 棱 面 L=? S=? V=?
长方体 8个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L=4a+4b+4h S=(ab+ah+bh×2 V=abh=s底×h=s截×a
正方体 8个 12条棱长都相等 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L=12a S=6×a×a V=a×a×a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2ah+2bh=2(ab+ah+bh)-ab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例如:2 表示2+ )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任何一个百分数都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不能带单位名称。
负数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负数<0<正数
两个负数比大小时,“数字小”的负数反而大;
没有最大的负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数;—1是最大的负整数,不是最大的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基于对目标的上述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并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我所预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找7的倍数。
再说教法学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讲授法、情境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容积或容量。
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因数和倍数
整除、因数、倍数。
整数a除以整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就说a 能被b整除,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