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暴击!300亿医药股拟计提1.21亿 原因是……

  2022年的首个交易日收官,A股医药股的走势分化让投资者倍感惊讶。一边是中药板块领涨两市,多只个股强势涨停;另一边,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却不乏大幅调整。一片“混战”中,因集采“失利”损失惨重的信立泰公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21亿元,更是在股吧引发热议。

01

对全资子公司计提1.21亿元

  元旦假期还未正式结束,信立泰即披露了一系列公告,决定对全资子公司苏州桓晨计提减值准备1.21亿元。本次计提完成后,桓晨资产组中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0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拟计入的报告期间为2021年第四季度。

  信立泰方面解释称,2021年1月起,国家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实施并在各地得到严格执行,部分省市(如河北、天津等)各级医院基本全部采购集采中标支架,集采以外的市场空间大幅萎缩;同时局部疫情的反复和零散爆发使得择期手术量低于预期,导致AlphaStent支架2021年度实际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与去年预期均存在差异。预期未来桓晨的盈利情况仍将受到不利影响,且不利影响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本次单项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21亿元,占信立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比例超过30%。考虑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相关影响后,相应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1.0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1.03亿元。

02

集采“失利”影响不小

  公开资料显示,信立泰成立于1998年,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及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及在研项目包括心血管类药物及医疗器械、头孢类抗生素及原料、骨科药物等,涵盖心血管、降血糖、骨科、抗肿瘤、抗感染等治疗领域。

  2021年中报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公司自医保目录引入谈判机制以来,已有119种创新药物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2020年谈判准入药品,从上市到进医保时间周期大大缩短,中位数为1.8年,最短仅5个月。同一时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过期专利药将快速进入生命周期尾部。

  然而,集采政策却对全资子公司苏州桓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主营心脏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注册商标AlphaStent),于2015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验中心的注册检验。信立泰于2018年8月以4.73亿元的交易对价非同一控制收购了苏州桓晨100%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苏州桓晨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可惜的是,随着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正式启动,苏州桓晨的产品最终落标,市场份额也因此急剧缩小。

  2020年12月,信立泰公告称,“受新冠疫情,以及2020年11月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未中标影响,桓晨未来经营盈利情况受到不利影响,并且该不利影响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并对苏州桓晨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83亿元,该项减值损失计入公司2020年度合并损益。

  2021年10月,信立泰又宣布,公司2021年三季度合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305.89万元,其中桓晨AlphaStent支架材料和产成品因近效期原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95万元;同时,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39.13万元,合计2145.02万元。

03

2020是业绩低谷?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20年12月和2021年10月的两次计提对信立泰当期的净利润造成的影响不同。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39亿元,同比减少3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大降91.49%。公司坦言,行业发展至此阶段,仿制药带来的阵痛是无法避免的,需要加强的是对整体的风险把控,同时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为此,公司坚定创新研发、产品为主的战略方向,全年研发费用3.71亿元,占营收比重13.55%;销售费用8.99亿元,占营收比重32.83%。

  不过,当时就有光大证券等数家券商分析指出,虽然2020年的利润受到多个不利因素的冲击,但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销售收现35.06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13.74亿元,与往年相比保持稳健,预计将逐步摆脱集采和疫情的负面影响,进入创新驱动增长的全新阶段。

  2021年三季报显示,信立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2.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46.53%,正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04

恩那司他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与计提一事一同宣布的还有一则利好消息:公司提交的恩那司他片申报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据悉,该药品是一种抗肾性贫血口服小分子创新制剂,已开发的适应证为肾性贫血。相较现有疗法,恩那司他片改善贫血机制明确,既可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也可改善铁的利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公司于2019年12月从日本JAPAN TOBACCO INC。引进国内,若能获批上市,预计将是国内第二个上市的HIF-PHI药物。

05

医药板块2022怎么走?

  国盛证券认为,如果过去3-4年医药投资更重视“选好主线赛道的头部公司后享受估值扩张”,2021年下半年更重视“估值消化状态下的个股性价比”,那么2022年要更重视“前小后大的结构性节奏”。

  浙商证券建议投资者打破“核心资产”和“板块观念”,才能够产业链思维看待上游、制造环节的投资机会,创新药械在过渡期内持续优胜劣汰,2022年医药应当坚持“握制造、迎创新”的投资策略。

  平安证券指出,投资策略:主线一:创新产业链,包括创新药(械)和CXO.CDE新政加速国内创新“新生态”进化,行业面临“再分化”,关注具备临床导向创新能力及license-out能力的公司。主线二:产品出海。海外市场是巨大的增量市场,制剂出口有较高门槛,医疗器械出海也成为行业新的增长驱动力。主线三:消费型医疗。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型医疗需求不断提升。同时,消费型医疗均为自费产品,有自主定价权,免疫控费政策。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三小白旅游网 https://www.tcslyw.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