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父母把我们养大,确实很不容易,有时候面对一些小气的公公或者婆婆,我们也不要抱怨,也不要生气,不要觉得公婆不出钱不出出力,就记恨公婆,其实没必要。于理父母把我们生下,养大,我们应报答父母,于情有的父母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工作太累了,帮孩子带带娃做做饭减少一些孩子的负担。就算父母不出钱不出力也没什么错的,毕竟有时候我们也要量力而行。不能把什么都推给父母,那我们长大的意义何在呢?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重感情,不像国外,养到18岁就需要你独立,在中国,家是说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希望已婚人士在家中能多一份包容与宽容。
小琪和王宇是在大学时认识的,那时候他俩只是同学。两人经常一起上课,但关系仅次于同学而已。教育学院男生本来就很缺少,就算有男生也不是很多女生喜欢的类型。女生都觉得教育学院的男生比较“娘”,教育学院的女生也不例外,所以她们对同学院的男生都没什么感觉。大学毕业后,小琪在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王宇也在那所小学当体育老师。外加两人是同学,在这所学校就显得格外的亲切。联系也比平时多了很多,因为是同学也格外的照顾彼此。
时间长了,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都觉得彼此挺不错并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王宇是一个很会照顾人的大男孩性格也阳光开朗,小琪和王宇在一起后每天笑呵呵的,面对教室里,一群调皮的捣蛋鬼也是笑脸相迎。学生知道小琪老师是体育老师的女朋友后也不敢在她的课上捣乱了。这让小琪心里对王宇的认可更多了,很快家里也知道了想起谈恋爱的事情。王宇对小琪很好,每天开车接送小琪上下班。小琪有两个姐姐,王宇有一个姐姐。小琪的姐姐和王宇的姐姐也是同学,知道这层关系后,两人的感情就更好了。
在一起半年多后,两人就顺理成章地结了婚。学生们知道了小琪老师是她们体育老师的老婆后在课堂上就更不敢放肆了。这段感情让小琪的事业也更加稳固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小琪的婆婆很善解人意,为人朴素乐观大方,可小琪的公公有点像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公公平时爱记账,还比较小气。结婚后他们分开住,婆婆每次过来都拿一堆东西给他们小夫妻,公公偶尔过来拿点东西走的时候还要让小琪把钱给他。在家里婆婆和老公对小琪很好,所以小琪也尽量迁就公公,不想闹什么家庭矛盾。
过了一年后,小琪怀孕了。值得恭喜的是小琪的大姑姐也怀孕了。这件事对老王家来说可算是双喜临门,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老公也特别高兴。跟小琪说:“好好在家待产工作的事儿,先别忙了。”自从小琪怀孕后,老公对小琪格外的体贴和照顾。很快就到小琪和大姑姐的顺产期,小琪的母亲身体不好,生产后伺候小琪的任务就落到了婆婆身上,经过商量,小琪和大姑姐一起去婆婆家住,这样婆婆照顾两人,方便一些,不用跑来跑去,小琪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生产完,两人就都去了婆婆家。婆婆对两人照顾有佳,每天做饭看完可算是无微不至。小琪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为产妇一天要吃七八次饭,婆婆将两人照顾得特别好。可这时候公公又出来作妖,跟两人收取住宿费和伙食费,还有婆婆的看护费。如果不给就不让她们在家里住了,甚至还对她们破口大骂。婆婆知道后,婆婆大骂公公不是人:畜生,自己孩子也欺负。并对小琪和女儿说:“这是你们的家,安心住着,要走也轮不到你们走。不用你们花钱。”经过婆婆的骂,公公也没再说什么。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公媳关系都是社会关系不用搞得那么复杂,婆婆对媳妇不要有期待,媳妇对婆婆不要有期待,那么双方都会很满足很舒畅。有时候关于伺候月子与不伺候月子会产生很多矛盾与问题。但很多人都忘了一点就是,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的本分。如果在你月子时公婆愿意搭一把手,我们一定要心存感激,不管对方照顾的是否得体,既然愿意照顾,肯定也会尽心尽力,如果公婆没帮你带孩子或者也没伺候你月子,也不要抱怨,孩子本来就是自己和老公的,没必要为此烦恼。其实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人特别抠门,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说一个人的长期习惯,又比如说别人对他的忽略……但我们既然组成一个家庭了,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就尝试去习惯。